人物

故宫前院长马衡先生的家风

时间: 2020-10-05
来源: 中国百姓舆论网
关注度: 0

故宫前院长马衡先生的家风

2020-10-05
来源: 中国百姓舆论网
关注:0

        故宫前院长马衡先生的家风
本网讯:方殿亮
    在我交往的诸多朋友之中,有红二代、政要、艺术家、也有名门之后。他们中有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为人低调平实,虽造诣非凡,却安贫乐道。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长孙马思猛就是一个不折不扣具有这种风骨的人。 

这张照片是: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委会同人合影。左起:徐炳昶、沈兼士、马衡、胡适、顾颉刚、朱希祖、陈垣。
   说到马思猛老师,那是2011年8月10日,在国家京剧院“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云燕铭逝世周年追思座谈会”上,云阿姨是马老师继母。经伯翱兄当场介绍而有幸相识。 
   马老师话不多,但人非常和蔼可亲。他的爷爷马衡是著名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是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解放前后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达19年(1933-1952),同时是民国以及新中国政府的故宫博物院院长,为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和保护贡献卓著,前故宫院长郑欣淼先生曾撰文《厥功甚伟其德永馨》赞誉其曰,“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乃人生之‘三不朽’,人生在世求之其一已属不易,而马衡先生在德行、功业、著书立说三个方面都有所立,都令我们永远感念。”  
     他的父亲是中国戏剧著名导演、戏剧活动家、理论家,还是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的领导,并且是周总理指定的领导。但是这位名门后代如今却是家徒四壁,只有伯翱兄送他的一点字画而已。如果是别人所讲,我肯定不信,不管怎样,爷爷爸爸都是了不起的学术大家,文物书画收藏家,怎会没给他留下一丁点贵重之物呢!
    再一次见到马老师是在周总理表扬伯翱兄下乡五十周年座谈会上,聆听了同一时期的知青马老师侃侃而谈,讲了很多感人故事,今虽已时隔七八年,他所讲当年知识青年战天斗地的往事,好像就是发生在昨天,让我记忆犹新。
    最近,拜读了伯翱兄新作《我所认识的故宫掌门人马衡先生》,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今年紫禁城600周年的热门话题,通过马衡先生参加临时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清点故宫文物,在战火中保护国宝,巧阻北平故宮国宝运台等真实感人的故事,润笔生动有趣,文章清逸婉丽,情节描写颇具匠心,使读者仿佛穿越百年故宫院史。这篇文章已被各大媒体转载,还得到单霁翔、谭立夫等故宫博物院前领导人的赞同。虽说伯翱兄不是故宫人,却如此认真地宣传弘扬故宫人爱国主义精神,让读者更加详细的了解故宫,得到了文化界的赞誉。  
     伯翱大哥是我的笔墨引路人,希望我写一写他的发小马思猛老师,这位名门之后也有不少感人的事迹呢!为此,我专程赴其家中拜访。
    马思猛老师,1943年7月出生,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5岁时,母亲要将他带往美国,马衡先生不仅坚决表示反对,还派人将他从南京接送到北平,留在自己身边亲自照看,祖孙一起经历了北平和平解放以及新中国的诞生。1955年初,马衡先生病重期间,马老师有幸陪伴着爷爷度过他人生最后的时光。  
     马思猛老师退休后开始写作,致力于马衡和马彦祥先生生平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著有《金石梦故宫情——我心中的爷爷马衡》、《攒起历史的碎片》,整理辑注《马衡日记(1948-1955)》、《王国维与马衡往来书信》,编著百万余字的《马衡先生年谱长编》等珍贵史料巨作。 
     同时,马老师还撰写了不少有关马衡、马彦祥先生与故宫人守护故宫国宝的学术论文、杂文,如《爷爷马衡与他的同道们》、《另辟蹊径成奇人——怀念王世襄先生》、《王世襄:京城奇人玩家》、《马衡:跨越两个时代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寻找父亲在“文革”中的足迹》、《守护故宫往事并不如烟》、《典守国宝的海峡两岸故宫人》、《尽捐无价藏品而蜗居陋室 朱家溍先生的三代清风》、《父亲与梅兰芳的交往》、《马衡:跨越两个时代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田汉:戏剧之魂的侧影》、《书剑征程——追忆马少波的戏剧人生》、《马衡晚年金石梦圆》、《〈唐写本切韵残卷〉成书始末——马衡、王国维往来书信考》、《一画一世界——悲鸿与马衡父子的忘年交》、《马衡父子与文物南迁》、《父亲马彦祥的两次报人经历》等发表于报刊杂志。思猛老师的作品不仅仅是在回忆自己的先辈,而且通过马衡、马彦祥父子留下的丰富史料收集整理,向世人讲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  
     这次拜访马老师,去之前伯翱兄提醒我,马老师不喜欢接受采访,说是代伯翱兄去看望他的才好。这么多年虽然也算认识马老师了,但是见面只是打招呼而已,并没有详聊过。八月五日下午,骄阳似火,我怀着崇敬、激动的心情来到马老师家,马老师已经泡好茶在等我了。坐下以后他和我先从爷爷马衡其人说起,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与石鼓结缘的故事。马衡先生对石鼓文的研究、视石鼓为生命亲自押运石鼓南迁、与那志良切磋石鼓文书赠临石鼓文长卷,创作石鼓文集联抒忧国忧民之情、在贵阳师范讲演《石鼓八迁》、新中国诞生力主石鼓回迁后落户故宫等一幕一幕马衡与石鼓命运息息相关影像历历在目,还有其揭发军阀孙殿英东陵盗宝,阻止经亨颐废除故宫博物院议案的通过实施,战火中保护文物,巧阻文物运台湾等保护国宝惊险艰辛的感人事迹栩栩如生。
    由于我拜访马老师的初衷是寻求解答我“怎会没给他留下一丁点贵重之物呢!”的疑问,我便转话题和马老师拉拉家常说:“马老师,伯母姓林吧,我也姓林。”马老师回答说:“是的,老太太祖籍是广东潮州人。”“真是巧,晚生也是潮州。”马老师马上追问,“您不是香港人吗?”“我也是后来才到香港定居的。”马老师又说:“我母亲是泰国出生的华侨,一位泰国人因喜欢中国戏剧而到中国学习演话剧真是不可思议,她的老师恰恰是在南京国立剧专教课的我父亲,后来他(她)们的跨国婚姻造就了我的生命,真像是一段天方夜谭呀。”马老师就这样向我吐露了对生命奇缘感叹,话越拉越近,我和马家真是有缘分呀!这时马老师才高兴地告诉我,您打完电话,我就给伯翱兄打电话说:“您要来看我,伯翱兄告诉我,您收藏他的很多底稿和文章,还收藏很多万里老爷子不少的资料。您真是个有心人,非常难得,现在有些年轻人都是急功近利啊。” 
      接下来我还告诉马老师好消息,据台湾资讯网,最近大陆作家万伯翱、马思猛合著《孟小冬 氍毹上的尘梦》,文章中给当代读者一窥冬皇的传奇人生,尤其冬皇和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的爱情故事。这本书销售量创台湾十年来的新高。我还截图给他看,他看后很开心,即邀我来到他的书房,打开他的电脑资料让我看,边看还边告诉我这是溥仪借赏溥杰书画为名,流出故宫书画清单,后来马衡担任院长期间,千方百计向国民政府争取资金收购大量流散民间的这些珍贵宋元明清字画,收购时就是以这份清单为依据,鉴定核实。

1918年,徐悲鸿先生送给马衡的《虎图》
     他又指着墙上的画说:“这些是复制品,这张《虎图》是徐悲鸿先生一九一八年去法国留学之前专门画了送给我爷爷的,现故宫收藏。”从画面题写的文字来看两人友谊始建于金石之交。而后又指着旁边一幅吴湖帆先生收藏马衡先生画的《葫芦图》,款题曰:“湖帆先生强余作画,辞不获,已写此应之,幸有以教我也。二五年九月作于新都 衡。”边上有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拔:“从来未见叔平画,于湖帆尊兄斋中得观此帧,眼福之。尹黙。”这幅三位时代文人墨客合成的字画,生动说明了马衡爷爷和挚友们的深厚交情。 

1932年3月,徐悲鸿为马衡画像
    马老师在编写爷爷马衡浩如烟海的年谱长编时,在收集其作品、往来书信、日记、民国相关档案及相关名人日记等资料时,得到了许多本素不相识的朋友帮助,甚至有朋友到台湾国史馆、胡适纪念馆的看到关于马衡的资料,都用手机拍照相赠。这部马老师主编了数年的《马衡年谱长编》已经由故宫博物院出版了。在编写这些书籍时,马老师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纂写以及查找关于爷爷马衡的资料,一个高中毕业生,还要刻苦学习钻研古文字和草书,而且是在左眼失明,右眼弱视的条件下完成几百万字写作,其刻苦和毅力可想而知。接下来马老师还准备纂写故宫的百年故事,他说他是中国现代百年史的缩影,期待马老师以惊人的毅力再创造奇迹。
    爷爷马衡逝世后,父亲马彦祥及家人遵其遗嘱将其一生所集文物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包括价值连城的青铜器、铭刻、碑帖拓片、甲骨刻辞、工艺品、书画和图书等,其中共捐藏古线装孤等珍藏书籍1600余部,经整理并详细著录者为1275部。在堆积如山的马衡院长捐赠品中,其毕生搜集的石刻拓本多达12439件,这是他一生研究石刻的重要历史根据,大多拓本上有他精细隽秀的小楷行草题跋,现为故宫院藏碑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捐献的印章中,一部分是篆刻名家吴昌硕、唐源邺、钟以敬、吴隐、王褆为其篆刻的作品;另一部分则是先生为自己篆刻的各种字体的印章及个人珍藏品。

清 吴昌硕刻“马衡“ 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同样,1986年父亲马彦祥也将全部藏书捐赠给国家。今天在马家第三代马思猛老师的通州住所里,悬挂家中三四张名人书赠马氏先辈字画,都是复制品,家里也没有一件古籍、古董之类的藏品,很多了解思猛老师身世的人说,你爷爷捐的东西留给你一件,就够你吃一辈子的呀!他总是一笑了之。这次马老师就我的疑问坦诚相告;“我上初中时,父亲就告诫我,你不要依靠我,你要走自己的路。虽然当时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从此开始了我自己人生道路的攀登。现在想来获益匪浅。”直至父亲去世,他坚守了对父亲的承诺,不争遗产,并阻止了一场家庭财产纠纷。他曾针对有关人生议论道出自己的解读:生命父母造就,命运时代造就,为人好自为之。
    从马思猛老师身上,我领略了名门三代家风,他们世代传承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对学识及中华文化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追求,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敬佩!

作者和马思猛老师

                            2020年8月16日林钊勤于北京勤乐阁 

作者: 未知
责任编辑: